“人设”经济学:过把瘾就死
2019年开春第一炮,谁也不曾想过会引燃翟天临这个曾公众认可的“被低估的实力派演员”,直至现在,他一个人所引起的连锁效应还在持续扩大,并将质疑的火焰烧至娱乐圈、学术界以及被名利扭曲的社会规则。
我们虽无法探究一所高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低头谄媚,但因明星人设崩塌而挫伤的个人信誉、粉丝情感,以及受波及的影视作品或公司利益损失,却是触目所及。而向内追溯,这正是建立于粉丝经济基础上人设构建“掺假”造成的倾塌事件,曾经为其添砖加瓦的主体都算不上无辜。
一个翟天临,固然触动不了明星人设背后的产业链,不过商业利益的刺痛或许会刺激人设经济出现转折点。
暴利、风险和破灭
一有适当的利润,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,明星人设花样百出,背后正是娱乐产业层层深入的商业联系。
明星作为最直接的受益人,首先获得的便是身价和名气。前几年,靠着“三好大叔”的人设,吴秀波接下了不少产品代言。不完全统计,过去两年间其共代言18个产品,据华仔·明星经纪公司的报价,他的代言费2年850万元,照此计算共获超1亿元代言费。
黄磊也深受其益,“文艺男青年”过眼云烟,“神算子”又开启事业第二春,据媒体消息,他在综艺节目《极限挑战》上的片酬一季高达3000万。
明星人设的效果立竿见影,不仅迅速为辨识度不高的新人开辟流量,而且还给非流量明星提供逆袭的机会,但人设经济更关键的是他们作为商业主体所牵扯的利益版图,这才是这场娱乐狂欢的人性贪婪。
比如吴秀波,2013年他认缴40万入股上海喜天影视文化,喜天影视作为吴秀波所属经纪公司,仅其一人的明星人设就给公司创造了巨大商业价值。公开信息显示,喜天影业2017年1-7月的前五大客户,大多是由吴秀波、张天爱参与拍摄制作电视剧、广告的公司。另外,2016年华策影视投资喜天影业,也正是看中了吴秀波、张天爱这两位核心人物的价值。
再以薛之谦为例。2016年至今,薛之谦参加的综艺节目超过40档,担任常驻嘉宾或主持人的有10档左右,其中《火星情报局》和《明日之子》分别是优酷和腾讯视频的王牌综艺。
由此,我们可以看出,经纪公司、影视制作公司以及视频网站背后的阿里、腾讯等投资方,这些利益主体在明星人设成功的基础上,围绕明星进行全方面开发,就像是构建一幅大文娱体系下的小生态,形成紧密的商业网络。同时反之,他们也在这一过程中帮助明星稳固人设或树立新的,引导正向循环。
但是,明星人设崩塌接连席卷娱乐圈,所倒下的不止是个人形象,而是牵连甚广的商业主体,作鸟兽散后的“无人生还”,更意味着人力、财力的全盘破灭。吴秀波出轨门爆出,巨额投资无法回本,与其关联的影视公司纷纷受难,翟天临步其后尘,旗下控股公司也将面临致命打击。据最新消息,剧方有可能向两人索取高额赔偿。
尤其是翟天临学术造假,突破圈层上升为社会事件,或将触动人设存在的根基以及背后的粉丝经济。
人设经济坍塌的第一步
移动互联网之前,观众记得很多明星或演员的角色,但他们本人却没有多少粉丝;移动互联网之后,“有些人非常出名,有上百万粉丝,但几乎什么都没做”。戛纳电影节上,凯瑟琳·徳纳芙将后者看作是法国巨星“已死”的前兆。
我们处在一个娱乐工业化时代,二三十年间,从明星包装改为建立人设,娱乐产业经过了“发现明星”到“创造明星”的整体变迁,由此,行业法则也适时而变。不过,明星涌出的空前繁荣时期,他们陨落的速度异常加快,这背后正是所谓人设崩塌。
近两三年来,人设崩塌日益显示出明星人设产业链的脆弱性,一旦人设不成立,在此基础上粉丝、明星和商业形成的稳固关系,轻而易举地就被推翻了,而且这一过程中,粉丝甚至比投资人更积极主动、善变无情。正如鹿晗、吴亦凡,粉丝愿意一直为偶像买单,但换句话说,她们虽然愿意将他当作“男友”,这个“男友”不能有其他女友或炮友,否则将人设崩坏。
追根溯源,明星人设一面作为卖点自动吸收流量,另一面,人设的单一性却淹没了明星人格的多样化,他们只能演这一个“角色”。
所以,在多数流量明星几乎少有代表作品加持的情况下,他们若是不能维持住自己面向粉丝所展现的特征,就等同于自毁根基。而即使如吴秀波、翟天临这种演技派,他们影视作品的荣誉,在人设受挫之后的舆论讨伐中也无济于事,因为本质上其作品成功也得益于人设。
人设经济首先毁于人设造假,如果说天仙、吃货、文艺青年等标签作假,尚不能一棍子打死,那如今学位、学术掺假,挑战的不只是粉丝的信任,而是大众的底线。翟天临事件,也恰恰反映出人设经济的病态走向。
但这或许只是明星人设目前所暴露出的第一重风险。长远来看,人设成功的反面是约束和裹挟。
一方面,人设不仅架空了明星的“本我”,而且很有可能制约其扮演的影视角色。粉丝很难接受他们气质高冷的偶像去演喜剧里的逗逼,他们更不愿意自己捧上“神坛”的天仙扮丑搞怪,所以连影视制作都习惯性迎合粉丝,为明星写剧本。另一方面,粉丝自身的口味在不断变化,一个固定的“人设”即使再完美,也难以满足粉丝动态的喜好变迁。
相比人设骤然崩塌带来的破坏力,长期风险可能不是定时炸弹,但犹如很难根治的慢性病,如果达到某个临界点,也是“病来如山倒”。
无“人设”时代?
娱乐产业的明星交替,我们早已习以为常,而宏观来看,当周杰伦作为最后一位巨星“封神”,整个行业也进入时代交替。破旧立新,娱乐领域向来如此。
若是从这个角度出发,连续不断的人设崩塌事件以及一次次扩大化的恶性影响,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价值。由娱乐产业快餐式文化催生的明星人设时代,是否会在人设必然崩坏的规律下终结?而若是人设不再成为明星的标配,娱乐产业又将迎来一个怎样的时代?更好或更坏?
人设是粉丝经济的核心,粉丝经济是人设的基础。正如人设塑造本就以粉丝喜好为依据,只要粉丝经济的商业逻辑没有受到重创,为迎合粉丝而构建人设的做法,很大程度上不会因为吴秀波、翟天临这些失败的案例而被放弃。这是人性使然,相比未来的风险,明星更在乎当前能不能红。
同时,在赚快钱的市场环境下,明星之外的商业主体也都尽力压榨已经成功树立的人设价值,不会轻而易举选择放弃。
虽然人设时代还未到重创动摇的地步,但影视制作及其投资方已经有些胆颤心惊了。范冰冰、高云翔、白百合等艺人的意外沦陷,让其出演的电视剧、电影无法照常播出,损失惨重,如今翟天临事件又牵连甚广,故而明星与投资人在这条产业链上的关系,正产生某些变量。
如今业界有不少声音提议将相关风险付诸于合同,写入“作品未播完之前不得发生有违道德的恶劣负面事件”道德自律条款,保障作品因明星个人原因无法播出后,退回全额片酬且赔偿相应损失。据新京报报道,吴、翟两人或将被影视出品方索赔,如若成立,人设崩塌后的损失可以被相对分散。
国外的做法也可作为参考。比如,出品方会给影视作品上保险,即保证一旦电影在拍摄中发生了不可抗力的意外,导致电影拍摄不成,保险公司将分担一部分损失。
投资方为减少或规避风险,从而施压明星及其经纪公司,短时间内,这种风向可以预见,而只要他们在塑造人设时慎之又慎,也不至于为了弄虚作假不顾底线。长远来看,如果分散风险的相关尝试取得效果,也会刺激经纪公司约束旗下艺人,将业务精力从卖弄人设转变为克制人设。
由此,或许娱乐产业将迎来“人设管理”时代。
在人设经济中,明星如同危楼高起,外表看似光鲜亮丽,可终究支柱过少,无风时疯狂添砖加瓦,风声一来便顷刻倒塌。不过,既为利起,也为利破,以前背后的利益既得者可能对风险不屑一顾,而现在他们或许同样为了利益而改变。
歪道道,独立撰稿人,互联网与科技圈深度观察者。同名微信公众号:歪道道(wddtalk)。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。
▼推荐阅读▼